从2021年11月上海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密室剧本杀管理规定,到2022年1月上海文旅局出台《密室剧本杀内容管理暂行规定》,再到本次五部门联合出手,对于剧本杀、密室的管理方法一直在持续探索推进。
“目前剧本杀确实是一个比较稚嫩的行业,从业人员年龄偏低,消费者层次也参差不齐。”在经营了4家剧本杀店的雷森(化名)看来,剧本杀行业门槛低又难以标准化,房租、人工成本高又一般只有周末热闹,导致了其毛利润看似很高但净利润比较低。
“这都使得不少店家生存艰难,从而陷入了恶性竞争、打价格战的状态,催生了现在的种种乱象,比如以非正常手段去吸引客人乃至未成年人等。”雷森认为,对剧本杀行业进行管控,尤其是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十分有必要的。知道这一消息时,北京市朝阳区一剧本杀店老板陈诺(化名)心情有些复杂。
“监管的消息我们一直都有关注,确实是行业里的大资讯。但店里其实已经停业两个多月了,本来6月初刚刚复工三四天,因为新一轮疫情的反扑又关店了,已经有很多认识的同行坚持不住退出剧本杀行业了。
”对于《通知》中涉及的内容,让陈诺头疼的是“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设在居民楼内、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不含地下一层)等地”。
陈诺的剧本杀店共有三层,分别位于一层、地下一层、地下二层,这也就意味着他或许需要在年底之前物色新的场所。
“出发点能理解,肯定是出于防范的考虑。但剧本杀店对场地也有要求,需要较大的面积以安排相对独立的房间,为了顾客方便还不能脱离商区,这也使得尤其在一线城市,房租是一笔大账。”陈诺表示,自己在三线城市老家还有一家剧本杀店,租了一套大户型的复式,一年房租也就五万元出头,但在北京大一点的商圈,起步就得每月五位数了。
“这也使得剧本杀店很多都开在地下、商住一体楼或者干脆是居民楼里。这条规定一旦确认落地,估计相当数量的店都要搬家了。”陈诺说。相比让店家头痛的场地问题,社会上对于《通知》的关注更多集中于“未成年模式”的开启。剧本杀复盘答案
《通知》要求,除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另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我们店里一些未成年顾客,很喜欢恐怖本以及情感本,特别是恐怖本。
一个店里5-6个房间,一群中学生玩什么十九层地狱、闹鬼的地下室,整个店大厅的灯都关着,我们的DM(主持人)还要扮NPC(非玩家角色)吓他们,接着就是此起彼伏的尖叫,我都常常被吓到,感觉不舒服,对未成年人肯定会有影响。”
雷森说。“或许有人会说,怕就别玩啊。但未成年人的判断和自控能力确实有限,只能靠社会对他们多加保护了。”雷森还提到,有时候和一些初、高中生玩家交流,上来就要玩情感本,而且要适合表白、暧昧的。“现在孩子确实早熟了很多,但我心里还是不太愿意给他们爱情本。还有一些剧本,确实黄暴内容也很多。”
如今,“剧本杀”这种沉浸式娱乐社交活动已经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我认为可以将其理解为一场疗愈孤独的角色扮演。乔姆斯基曾经指出,被滥用的社交媒体使人们变成了非常孤立的生物,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如此。
在此背景下,剧本杀成了一种独立的社交空间,在实现网络社交的现实化、对公共社交回避方面体现了其“疗愈”孤独的意义;从剧本杀游戏内部机制来看,由于玩家之间对于彼此的线索和故事互不知晓,因此玩家在特定情境中依托特定身份,就拥有了平等的角色话语权,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也能够满足年轻人自我表达与情感展露的需求;此外,剧本杀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或许在于它为普通人提供了如同戏剧演员一样的体验另一种人生的机会。
然而,剧本杀提供的社会性交流是虚构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并未真正走向公共领域,反而愈发表现出逃避与拒斥。同时,生活娱乐化与对严肃、复杂叙事的消解和拒斥仍旧存在不可忽视的隐患。作为一种青年消费与文化现象的剧本杀,如何真正地实现与公共领域的连接并找到创造力的突破口,仍是其亟待解决的命题。“剧本杀”早被翻译为“谋杀之谜(Murder Mystery Games)”,是一种起源于欧美的旨在推理真相的社交游戏。
2016年,随着芒果TV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的上线与走红,剧本杀逐渐在国内流行并演化出“推理本”“情感本”和“酒本”等多种类别。它通过虚构一个凶案故事,让玩家在其中扮演不同角色,并由DM(主持人)引导进行剧情演绎、相互交流并搜查证据线索,进而推理案件、还原真相,找出凶手。
如今这种沉浸式娱乐社交活动已经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究其风靡的诸多原因,我认为可以将剧本杀理解为一场疗愈孤独的角色扮演。伴随着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对现实世界的侵蚀,碎片化与快节奏逐渐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剧本杀超长的游戏时间与身体在场的特性似乎使其成了反常的娱乐活动。
但事实上,年轻人对线下角色扮演的追逐恰好反映了群体性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症候。乔姆斯基曾经指出,被滥用的社交媒体使人们变成了非常孤立的生物,对于年轻人而言尤其如此,每个人都在边走路边盯着手机,这是一种自我诱发式的社会孤立。剧本杀提供了一种线下的、密闭的小房间,在这个房间中每个玩家都可以通过背景与角色设定以及叙事文字与台词,沉浸在虚构的时空之中。剧本杀复盘答案
剧本杀因而成了一种独立的社交空间,它在两个方面体现了“疗愈”孤独的意义:一方面,它实现了网络社交的现实化,即一群互不相识的人聚集在一起为了寻找真凶而交流和表达自我,相比于线上社交程度上增添了身体的临场感。
另一方面,社会脱离原有的共同体状态后,每个人都成了的个体,这种个体化的进程的确带来了孤独,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带来了自由,因此年轻人趋向于剧本杀所提供的独立空间,实现对现实世界的逃逸以及对公共社交的回避。
玩完这个剧本杀之后,我能给你手画颐和园地图。”安琪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得意。国庆节期间,她在北京颐和园体验户外剧本杀项目《颐和迷案》——林佑桐是一位参与修建颐和园的工匠,跟随在柳大人左右,协助修建颐和园,在修建过程中遭到了监制郭云翔的种种刁难,游玩者需要凭借智慧帮助林佑桐度过难关——这是《颐和迷案》的剧本情节。这个国庆假期,在本地游、周边游“火热”的背景下,剧本杀复盘解析年轻人除了把时间花在京郊游、露营、飞盘等休闲娱乐方式上,“公园户外剧本杀”也成为了他们的新焦点。没错,剧本杀有了进化,演变成了一种户外项目。“就我个人而言,这种户外的实景剧本杀,相对纯室内的剧本杀可能更一些,感觉变成密接的可能性稍微小一点。”安琪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像安琪这样,在国庆假期去公园玩户外剧本杀的年轻人不少。小红书上,晒出打卡公园实景剧本杀体验感受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在解谜中领略恭王府”“游园新思路,沉浸式实景剧本揭秘北海历史”……根据同程旅行公布的“十一”假期首日旅行消费数据,今年“十一”假期,不少“景区+剧本杀”的融合型文旅项目吸引了大批年轻游客,成为“十一”的市场新爆点。“‘公园户外剧本杀’融合了历史文化、换装深度体验,让景区不仅限于拍照和单一的了解。”途牛旅游网云贵产品负责人顾鹏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我觉得,真正为行业好的不应该排斥监管,就像酒吧KTV一样,剧本杀也应该有一个行业标准,慢慢改进。”雪梨认为,剧本店目前还属于小众爱好,但能做大做强的店都在运营、资质等方面有独到之处,比如有些DM演员都是专业的表演系学生。
但若是跟风开店、不用心运作,不管有没有监管都走不长远。“剧本杀的本质还是满足线下娱乐社交的需求,在愈发‘线上化’的社会生活中,年轻人还是需要更加融合化、多元化的活动形式。”雷森同样也看好行业的整体趋势,以及规范化的约束,也期待着能够监管能够出台更加贴于实际、深入行业的有效政策。
当北上广的年轻人开始沉迷飞盘、骑行、滑板,“过气网红”剧本杀,正在二三线城市“复活”。近,越来越多来自二三线城市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起一种全新的线下社交娱乐活动——露营剧本杀。这是与以往在剧本杀店里“打本”完全不同的一种体验,既可以亲近自然,又可以娱乐社交。好春光和新剧情,“鱼和熊掌可兼得”。
这样一种新鲜的玩法,为何率先在二三线城市出现?固然,潮流的传播需要时间,在北上广兴起的飞盘、滑板等,尚未在二三线城市大规模流行,而露营和剧本杀经过两年的发展,却在小城正当红。另外,有从业者认为,露营剧本杀本质上是线下社交,相当考验玩家对组织者的信任程度。
与营地多位于郊区、剧本杀玩家以陌生人为主的北上广相比,二三线城市的露营地更靠近城区、且玩家圈子更小,反而更容易组局。事实上,相比那些年轻人自发热捧的潮流运动,露营剧本杀,其实更像是剧本杀和露营行业“抱团取暖”的产物。
营地提供场地、剧本杀店提供DM(剧本杀主持人)和剧本,双方联手或由第三方策划机构组织,以活动形式不定时组织玩家“上车”。凭借剧本杀和露营两大噱头,这种新鲜的玩法的确吸引了不少渴望出门的年轻人,尽管它的“入场费”并不低。剧本杀复盘答案
不过,对从业者来说,露营剧本杀受限于季节天气、场地环境,适配剧本也有限,注定无法长时间大规模展开。再加上多方合作模式下,人力和沟通成本增加,更算不上是一门赚钱的生意。但在行业内卷、获客难的当下,他们仍希望抓住这个短暂的风口,通过露营剧本杀,在一定程度上稳固和拓展客源、提高口碑。当然,更理想的状态是,让露营剧本杀拥有更多的社交价值,更长久、稳定地活下来。
位于杭州近郊的路隐那森自然营地,近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户外天幕下,他们围坐在一张大型露营桌边,讨论激烈。桌上咖啡壶旁边,摆着的是剧本和线索卡。
“露营发展到现在,营地其实已经相当卷了,要么卷设备,要么卷环境。如果只能提供一个基本的住宿或餐饮服务,其实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所以我们和玩家,都需要更多的刺激和驱动力。”营地主理人闻心告诉开菠萝财经,今年以来,团队就开始探索“露营+”模式,策划了“露营+剧本杀”“露营+音乐节”“露营+品牌空间”等一系列文旅活动,“都是现在年轻人爱玩的。”